看来这是delay最长的一次年度总结了,硬生生地拖到了第二年的四月。
期间强迫症又犯了,一直想等着自己的网站重新规划和设计好后再开始写文,但是网站一拖再拖,最后还是到了3月,才算重新弄好。
惯例还是先记录一下2016年大事件:
- 2015.12,负责双旦大促活动用户线与交易线压测与容量评估。
- 2016.01,GA打点自动化项目。
- 感觉像是做失败了的项目,虽然设计的很好,但是公司对打点的方案变化太快,最后虽然工具设计的很好,但是感觉并没有发挥想要的作用。姑且自认为是个失败的项目。
- 2016.02,Appium自动化项目。
- 啥也不多说了,UI果然还是有很多坑,APP UI更是深坑。
- 2016.03,LEGO测试平台大项目启动。
- 没想到我一时兴起起名的“Lego”后来变得这么顺口。
- 没想到本来只是自己组用的“Lego平台”半年后会变成公司内QA人人皆知。
- 没想到第一次做接口测试平台就这么大的反响,得到了很多好评。
- 没想到哪怕没做工具宣传,最后发展成了一些其他团队的新员工必备工具。
- 没想到因为“Lego”也给我打上了“纯工具开发”的标签。
- 2016.04,“LEGO同学会”成立。
- “共同学习,共同学会。”在BG内尝试发起一种全新的学习分享模式。
- 开头开的非常漂亮,但是败在了开发测试比10:1。
- 在一种新的分享模式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,盲目扩张就是注定了失败,小而精才是王道。
- 2016.04,全家出动,泰国八日自由行。
- 非常赞的旅行。
- 一次全家旅行不亚于进行一个庞大的项目。
- 语言能力、工具使用能力、信息收集能力、日程安排能力、摄影能力与后期制作能力实时备受考验。
- 2016.04,接手点评乒乓俱乐部
- 真是考验组织能力,经营好一个公司俱乐部着实不易。
- 2016年两次大赛,临场心理比技术更难控制。
- 2016.07,李荣浩演唱会
- 太赞,演唱会现场太疯狂。
- 2016.07,云层天咨开业
- 参加了云层天咨上海分公司的开业。
- 打个广告,厦门、上海,学软件测试,找云层天咨。
- 2016.08,一个比较看好的徒弟回老家了。
- 嗯,比较看好的一个徒弟,回湖南老家办培训去了,应该知道是谁了。
- 2016.09,武汉校招面试。
- 来点评的第一次出差,就是去武汉,作为期五天的校招考官。
- 2016.10,一个生命的稍纵即逝,不多说。
- 2016.10,上海校招。
- 两天的上海校招,Zoo咖啡店,坐在咖啡机旁闻了一天的咖啡味道,这次真吐了。
- 2016.10,锤子发布会。
- 为了“情怀”,买票去现场听了。
- 老罗的“相声大会”绝对是物超所值的,2小时的票,绝对听满4小时。
- 好吧,听爽了,发现已是临城,回不去了。
- 2016.10,一次感动的生日。
- 人生处处是惊喜。
- 2016年年末,忙忙忙。
- 这一年,考了驾照。
- 这一年,终于等来了魔兽电影。
- 这一年,火影也出大电影了。
- 这一年,上海房子是真买不起了。
2016年又是充实的一年,和2015年的自己相比,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,同时也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去解决。看来我还有前进的动力,可以再把握一下,哈哈。
下面针对几个方面做一些小结。
Lego平台
实在是不能不说,我个人觉得“Lego”这个项目做的真的很成功。
解决了实际问题,提升了我自己的能力,提高了我在公司的影响力,成为我在点评后的第一个“代表作”。(回想了一下,似乎每到一个公司,都有一个能和我名字划等号的代表项目)
Lego项目的具体内容最近在整理,之后会以“公司内版本”和“公司外版本”两个版本发出。目前已经写了两周,大概完成了75%,内容的确有点多。之后会发出来,希望能内业内朋友们带来一些思路和启发。
这一点对工具的开发、自动化又有了很多的深入的理解,收获很大。
年终奖
2017年1月,职业生涯第一次拿到了完整的年终奖,是的,第一次,没有打折、没有克扣、没有意外、没有“临时决定”、没有“非常抱歉”,很顺利地拿到了一个全年完整的“年终奖”,我的天哪,热泪盈眶啊~发现从2010年正式工作以来,居然在第七个年头,才拿到了一份完整的年终奖。
晋升与评委
体验了大公司的晋升流程,也体验了担任晋升同学的评委。
晋升这件事在各个公司应该也是大同小异,没什么好说的。
但是在个人发展的方向上,是更应该追求与别人相同,还是追求与众不同呢?
我个人认为在职场,每个人都是发挥他的长处。而不是总是在补自己的短处。工作中我会选择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地淋漓尽致精益求精,而在自己的短处短期只追求“及格”。当我们工作中花了大量的时间,都是在补自己的短处,而不把长处做到极致,最后花了那么多时间,也只是做到一个和别人看起来差不多的人。
有人会说,这就是“木桶原理”,水的多少取决于你的短板。但是我认为我们并不是孤军奋战啊,在公司里,我们有团队,我们有协作,我们都是拿出自己的最长的板子共同组成的“木桶”,将自己不擅长的事交给擅长的人来做,这样就发现,自己擅长的可能还做的不够好,我觉得这才是正确的方向。
管理
这一年下半年开始,慢慢在工作内容中,也增加了管理的工作。
自己小结了一下,可能目前我管理上最大的问题还是想遇到问题就接手过去自己解决,过于“亲力亲为”(之后在参加为期两天的管理培训课程中,也感觉到了)。像之前的一个工具开发的任务,交给组员们进行完成,但是最后感觉没到预期值,还是自己接手过去搞定了。这一点之后会稍加注意。
工作效率
2016年一整年都在为效率犯愁,任务一直都比较多,还有不少小的杂事交织着,感觉效率一直不是很高的状态。期间也尝试了四象限的做事方法,番茄时间的处理方法,但是效果似乎还是不太明显,这一点上2017年会持续尝试与探索。
分享
感觉2016年开始,公司内的技术分享做的越来越好了。能听到越来越多有意思的课题。学到了很多,除了课题的内容,更要学会如何思考。
2016年也分享了不少,关于接口测试的,关于Lego平台的,关于testNG的,甚至还有关于PPT制作美化教学和演讲方面的软技能分享。所以靠着一波分享,也拿了不少的奖。
去年尝试了一种新的分享方式“Lego同学会”,最后到第三期的时候,遇到了很多问题,反思了一下,课题太大、想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,这些都是问题,今年会重新思考团队技能提高方面的工作。
社交
2016年也正式卸任了51testing论坛的版主一职,真正的转为了“荣誉版主”。
想当年2012年左右的时候,在QTP板块那叫一个尽心尽力,每天都要解答来自各个公司的测试同学关于QTP的大量疑问,期间还连载[PLAYING QTP],但最后还是没能连载写完。
可能最大的遗憾是没有顺势出一本关于QTP的书,看了当时市面上的QTP的书,的确没有什么有新意的,更多的像是工具介绍手册,如果当时写一本,说不定能大卖吧,哈哈,YY一下。
之前和小A等五位同学在2013年合办的社区DiggerPlus,现在基本已经废弃了,这个的确是办失败了。
创办开始之初,得到了各界的好评,还有刘江这样大咖的微博转发和评价(2016年的时候,有幸和已在同一家公司的刘江交流,很意外的发现居然还能记得这个社区,很开心)。回想一下原因,大概还是那时候太年轻了,对一些测试技术还没有做到一定的积累和足够的沉淀。这这个时刻变化的互联网世界中,一次小的转机或者变化,就很可能从此离开测试方向走向别的道路。
2017年计划
看书!看书!看书!
2016年只看了为数不多的几本,印象深刻的是《人件》这本看了两遍,之前看没觉得什么,后来看的一遍,发现很多地方都产生了共鸣,而且里面还有专门一章节来谈“质量”,很受用。这里我就随便摘抄几句来给大家感受一下:
压力不会让人工作得更好–只是工作得更快。
要想增加更多的人,或者减少功能?没门!只有质量是可以降低标准的。当员工处于极度的时间压力之下时,质量就开始被牺牲了。
人们可能会大谈对质量的重视,抱怨质量的缺失,但真到了要为质量买单时,他们正真的价值观就露出了真面目。
管理者的作用不是让大家去工作,而是去创造环境,让大家可以顺利开展工作。
所以在2017年,需要继续学习和沉淀。
再次感谢我养成N年的日历记事法,让我随时都能回忆出一年前甚至几年前某一天我做了什么。
感谢公司,感谢领导~
以及一起共事的小伙伴们
最后,欢迎关注我的网站(http://www.cydtest.com)和微信公众号,是的,时隔2年,我又要开始写文了。
向你学习。
棒棒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