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然是人生匆匆,而立之年。
工作七年三个月,现在的我,成家立业,能养活自己,也能养活妻儿,安居乐业,也算是“而立”了吧。
一直以来自己的“运气值”一向都是负数,但是在大的选择上,总感觉受到上帝的眷顾,选择的“幸运儿”。
从小的梦想是当一名画家,意外的错过了考试,误打误撞选了计算机专业,误打误撞进了IT行业,又误打误撞的做了“测试工程师”,直到现在的“测试开发工程师”。的确很庆幸当初选择了计算机专业,的确是没想到如今IT行业会火成这样,也因为这样的选择,如今过的还不错。
四年大学其实真没怎么好好学计算机相关的知识,毕竟不是什么工程类院校。大学毕业之后显然没有找到什么像样的工作。2010年毕业那会儿,第一个想去的城市就是这个被称为“魔都”的城市-上海。
作为一线城市,它有着不同于三线小城市的平台,能获得更多的知识,见到更多的人,见到先进的技术,对于刚毕业那会,最主要的,还是有着更多的工作就业机会。工作过这些年以来,发现的确如此,上海由于物价贵,资源紧张,竞争也格外的激烈,正因为这样的竞争,使得实时都能感觉到来自周围的压力,然后迫使着自己进步。
甚至连餐厅也能感受出来,上海餐厅的服务员,大多都面带笑容,从他们提供的服务中,就能感受到这家店优质的服务,将那些服务不好的餐厅比下去,与三线城市完全不同。优质的菜品只是“基本能力”,没有这样的“基本能力”很难在竞争这么激烈的城市立足,在大家都保证“基本能力”的情况下,谁家的服务更周到,这样的“加成”更多,就能赢得更多的客户。而在三线城市,甚至还得看老板和服务员的脸色。这就是大城市的力量。
对上海另一个好感是办理一些手续要比地方上方便的多,政策也更加明朗。虽然人多、交通堵,房租贵、房价贵,但是依旧还是喜欢这座城市。
在上海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“测试工程师”的title,也是哆哆嗦嗦,连蒙带骗,面试来的。刚入职只有2600元一个月工资,除去五险一金和房租,哪还有的开销。没得钱总得想法子挣,自然会去看这个行业、职业能给自己带来高薪的技能。也发现了自己各种基础知识的不扎实,然后各种看书恶补。作为一名“软件测试工程师”,测试理论基础真的很重要,在很早的文章中我都提到了这点,甚至当工作2年后,再回头看一些“测试基础理论”,会对这个职业有更深的认识。
现在想想,从工作开始到现在,都没有一个mentor带我成长带我飞的,都是入职后自学,不过问题不大。自我的提升就应该靠自己而不是依赖与公司和领导。以前当51Testing论坛版主那会,总是会遇到很多网友问如何才能提高,很多的理由是公司没有环境导致自己能力能不到提升,其实环境是一方面,如果没有,那就想办法创造环境。很多朋友意识不到在平时工作中,遇到很多难的项目或任务时,自己就应该自告奋勇的站起来接手去做,这就是一次次提升自己的机会。所以,遇到难的任务,勇敢的去做吧。那些一个个困难的任务,正是你通往人生巅峰的捷径,勇敢的去接受它吧。
人生总会遇到不同的公司,遇到不同的人和事。好的领导,感谢每一家工作过的公司,小公司也好,大公司也好,阶级分明的公司也好,扁平管理的公司也好,出差也好,坑也好,不管什么经历,都要去尝试一下,一次次的经历都丰富了自己的人生,能将自己变的更加强大。尤其在加入大众点评之后,感觉自己的技术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又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。
公司是个很好的平台,技术人员就应该利用好这样的平台。一个好的大公司,能遇到很多小公司遇到不到问题,能学到很多小公司不具备的知识,能听到很多其他公司听不到的分享。当然一个好的小公司也能遇到大公司碰不到的各种边边角角,和抢时间的景颇感。利好用平台,自己就能成长。而不应该拿着公司的光环当成自己的光环,自我蒙蔽,停滞不前。讨互联网的饭吃,就是意味着不能停止学习,如果有一天“公司光环”不再,自己还是否保值,这才是自己应该思考的。
工作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,每次都能让自己撑下去的,一定是“兴趣”。所以建议那些刚毕业的小伙伴们,考虑工作一定要将“兴趣”放在一个重要位置,当有足够的兴趣来应对工作时,有再大的困难,有会有出奇的自信,告诉自己“没问题”,最后一定是支撑你坚持下去的源动力。很庆幸,自己对“测试”、“解决问题”和“自动化”有着浓厚的兴趣。
进入点评后,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事,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的东西。与优秀的同事共事是一件很舒服的事。感谢那些优秀的同事和领导,感谢。
工作中的”时刻记录”必不可少。可能也是在各种经历中吃过亏,所以知道各种记录的重要性。慢慢的发现“记录”不仅仅能“保命”。还能不断地总结过去,学习经验,管理时间和进度,审视自己的不足。从2012年开始,我养成了一个习惯,将每天每个时间段的工作内容、遇到的问题、参加的会议都记录在日历上,后来连运动的记录,生活中做的事,看的电影都记录在日历上。并且一直坚持到了现在。这点我在新员工培训中也对那些刚入行的新人说过,学会记录并定时总结的新人在一两年后,会远远的甩开那些没记录不总结的小伙伴。
当你有了总结之后,要写下来,最好能发表出来,人是社交属性的动物,学会如何社交是基本课。很多技术同学并不会社交,没有自己的“技术博客”,不参与社区,不做线下交流,不作为讲师做分享课,这些都是要不得的。以为会技术不会说也能在公司出任CEO,赢取白富美,走向人生巅峰么?社交和PPT技能可都是硬技能啊。
“拥抱变化”,真的。2010年那会,第一家公司的领导对我说“我们公司不需要自动化,中国不需要自动化,那是外国人的东西,你做自动化,就是浪费公司的资源”;2011年那会,有人和我说“测试不需要写代码”;2012年那会,有人和我说“QTP可以录制,不需要写代码,以后自动化就是QTP的天下了”;2014年,有领导说,“招测试做什么,公司有不少销售,空下来让他们点点就行了”;2015年,有领导和我说“我也有很多朋友在大公司,不需要做你这些的,只要努力(手工不停点点点),就能往上爬,成为领导”,2015年,有个同行在分享中说到“测试代码为什么要写的这么复杂?因为酷啊,哈哈哈”。对于那些不愿意接受改变的人来说,现实会重重给你来一记耳光。
知识是个好东西,有时间,真的就应该多看一些书。现在看来,作为一个“学渣”,我还是读书太少,这两年开始,才对一些事物有一些新的看法角度和理解。在处理事情上,也渐渐觉得清晰和更有思路。什么“读书无用论”,高的学历和好的学校就是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机会,拥有更好的未来,更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拥有更多的人生体验。
科技发展真是快啊,念初中那会,还用3.5英寸软盘,手机能玩的也就黑白贪吃蛇。才短短几年,手机都已经发展成这样了。再以后,AI就不需要人类干什么活了。这年头,老年人不会玩个微信都没人带你玩了。
进入点评后,又开始恢复健生房锻炼了,本来是为了减肥的,两年多下来,由于吃的太好,的确也没减下多少。但是身体明显感觉比前两年要好多了。健身这件事也教会了我“坚持”,坚持不易。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。现在很敬佩那些能把自己身材练得那么好的人,坚持和克制,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。
有钱是真的好,有钱能买到健康,能买到快乐,能买到爱情,有钱人的快乐不是我能想象的,可惜我还没有。
最后,相对35岁的自己说,35岁时,能掌握个新技能,有个第二职业;能迈进人生的下一个阶段;能存上一笔钱。